张新义同志在党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张新义 发布时间:2006-02-20浏览次数:1286

 

2006216

 

同志们:

    学校每年春节后都要召开一次党委扩大会议,讨论研究学校新一年的发展思路和工作计划。关于2006年学校总的工作思路,学校党委已经作了研究,刚才,党委书记范跃进同志从学校长期、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作了重要讲话,对于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从执行层面,就如何贯彻落实“打好一个基础,抓好两条主线,实现三个目标”的“一二三”工作思路,结合学校2006年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对工作计划的要点的理解,主要阐述贯彻落实“一二三”工作思路所采取的重大战略行动,供同志们讨论时参考。

当前,中国的各大学都在殚精竭虑的探索实施快速发展战略,高等教育的学者们都在研究大学之道,大学发展的规律,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竞争之残酷,争鸣之激烈。综观国内外各大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高教研究的成果,有一点是共识的,这就是现代大学应该具备的三种功能: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我们要充分借鉴世界著名大学所取的这一经验和高教界学者们的这一研究成果,在学校“十一五”规划中,我们也把这三大功能写入了我们大学的使命。作为一名从事高等教育管理领导者的责任,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大学怎样办,怎样才算一个高水平大学。通过对160多所国内外知名大学发展实践的研究和借鉴成功的大学管理者的经验,现在我想得比较清晰了,怎样办大学,就是致力于完成这三大功能。怎样算作高水平大学,就是高质量地完成这三大功能的大学。如果这一立意能够站住脚的话,那么以这三大功能为旨归,我们就可以实事求是地找准自己发展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战略,勾勒自己的发展蓝图,选择自己的发展之路。因此,2006年我们的行政工作应从办学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理念、校风学风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入手,把学生工作、后勤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成人职教工作纳入到这三大功能之中。立足于学校发展形成的良好基础和学科优势,总揽全局,突出重点,着眼未来,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与时俱进的理念、改革创新的精神,以非均衡和非常规的战略思维,明晰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付诸于切实的战略行动,充分发挥学校的三大功能,以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大学三大功能的实现,是没有终结的,是永远谋不完的大篇章,世界上所有大学,包括世界知名大学概莫如此。三大功能不是空泛的,它是由一个庞大的、有规律的、具体的工作系统相支持。我们学校这几年的努力拼搏、发展建设都没有游离开这一发展的正确轨道。所以,2006年工作计划的制定,有些是2005年工作的继续深化和延续推进,同时,我们还谋划了一些新的工作,为使大家更明确起见,我仅就2006年拟采取的一些重点行动措施谈一下认识。虽然这些战略行动已经体现在书面工作要点里了,我还是想把它单独提出来,说的透一些,以供大家讨论,并提出意见。

一、关于人才培养

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脱离开这一根本任务,就脱离开了办学的实质。这几年,我们学校在育人的体系建设上,即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体系,以及教学基本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建设、办学资源建设、教学研究建设、教学制度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是下了一些功夫的,成效是明显的,我们要继续推进已进行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并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优秀标准为指导,继续规范我们的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除此之外,我们今年启动了一些新的行动:

第一,继续转变教育观念。要建立为广大学生自我发展而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服务的教育教学体系。要形成系统的大教育观、开放式的办学观、因材施教的个性发展观和现代人才的培养观。要坚持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学校规模、质量、效益更加协调一致的快速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新模式突破性进展的新思路、新方案、新设计。学分制改革的薄弱环节就是太重的管理行为,没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性、能动性、主动性。学分制实施的主导力量是广大教师和学生。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介绍专业的特点、发展动态以及社会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了解每个学生发展的需求,真正为学生的利益着想,让学生真正了解学分制各方案制定的政策内涵,只有这样,我们的学分制方案才能顺利实施,学生的“集约度”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第二,完善选修课体系,扩大选修课课程容量和课程设置的视野。扩大选修课的数量、开阔课程设置的视野是学分制走出困境的突破口。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真正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必须下功夫解决好选修课数量问题,这样才真正实现学生课程学习的较大选择性。现在,我们学分制实施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就是选修课的比例太小、门数太少,学生选择的余地不大,甚至把选修课变成了限选课。没有充足数量的选修课的学分制,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不能激活学分制改革的生命力。本学年,我们要认真研究和系统布置设置选修课的方案,鼓励和促进教师多开课、开新课、开好课,且不断跟踪学科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更新教学内容、选择学科前沿课题,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齐文化研究规划开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26门系列课程,值得发扬,请认真落实,见到实效。各学院也要广泛动员教师多开选修课,机关干部也可以开设自己了解的选修课和专题讲座课。

第三,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社会影响力和显示度至关重要。我们在农业机械化、车辆工程专业已经在国内有较高的社会声誉,这是几代人、几十年努力奋斗的结果。这个建设周期太长,我们要在对现有各专业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和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把这些专业拿到国内特别是省内同专业群体里相比较,看哪些别人没有我们有,哪些别人有但我们比别人强,哪些别人强我们更有特色,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分析、论证、调查、研究,突出自身的优势,充分挖掘潜力,注意抓重点、亮点,创特色。同时,要整合力量,调度资源,增加投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重点突破。我们等不得象农业机械化、车辆工程专业这些年取得这样优势的建设速度。我们要直面挑战,抢抓机遇,追求卓越,乘势而上,实施政策倾斜,整合专业力量,加强跨专业的合作,迅速培养出若干优势学科、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创造独到而杰出的人才培养精品、市场强手的宠儿,全面提升学校社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四,实施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计划。就人才培养而言,应使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在德、智、体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培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环境。这些环境,我们学校目前尚未完全形成,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春节前,我参加了重庆工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重庆工学院三年内获全国学生各类竞赛26项国家奖(其中18项一等奖),学生发表论文、申报专利也很多,对我触动很大。我们已委托教务处牵头作了一个“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计划”,这是我们人才培养的一个新的战略行动,已列入工作计划要点,一定要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生命科学学院的张红雨教授连续指导出二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充分说明,我们学生参与科研非常成功,大学生的科研潜力很大。我们要掀起独具山东理工大学特色的大学生参与科研、参加科技发明、参加科技大赛、参加专题调研,参加数学竞赛等活动的热潮,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情感,使我们的学生在一系列的创新活动中,接受科研训练,不畏艰难,敢于质疑,坚忍不拔,积极进取,善于利用新的思维方法,创造出大学生自己的观点,产生出学生自己的科研成果,最终,我们学校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对社会说,我们学校人才培养的功能发挥出来了。

二、关于创造知识

大学的意义不应局限于比中学高一个等级的知识水平的教育上,而应当作为大学知识的殿堂,把所有知识加以综合,把探索未知世界为己任,开展科学研究,这就是创造知识。同时,大学还应该含有更大的志节、更大的抱负、更大的学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理想、更大的胸怀,创造出的知识为人类、社会造福。

可以肯定地说,不具备创造知识的职能的大学,不是当今的好大学;不能创造知识的教授,绝不可能是一流的教授。创造知识与科学研究是联系在一起的,而科学研究在高校来说,其载体就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我们常讲的,但其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怎么重复讲都是重点,常讲应该常新。我去年讲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重点突破战略、学科交叉和构建互相支持的学科体系战略、创造学科软硬环境战略、项目带经费、带学科、带队伍战略等都得到有效推进,可以说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些战略应在一定时期坚定不移的实施下去,我相信这些战略选择的方向是对的,必定会给我们学校未来发展带来丰厚的回报。这些战略行动及其推进措施,我去年讲的很多了,近期学校还要开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会议,专门动员部署,我这里不再赘述。现在,我重点说一下今年要实施的新的战略行动。

第一,实施标志性成果培育计划。科研上水平,产生出的科研成果是水平的标志,其理论成果就是通过在高级别(影响因子大)刊物上发表并被同行引用次数来显示,技术成果就是通过获取国家级奖励来显示。这些有显示度或标志性的成果体现学校的实力,反映学校对社会的贡献,更影响学校的社会地位和综合排名,也关系到当前我校争上博士授予单位。我校获得的国家级奖励历史上有过2项,但是,近几年尤其是山东理工大学成立以来,还没有一项国家级奖励。我们实施标志性成果培育计划是十分及时、十分必要,是现在竞争形势所迫。按理讲,标志性成果是先有客观事实,再有主观愿望。但是,想获得国家级大奖不做前期设计,不做成果整合,不做包装宣传,往往失之交臂。因此,在实施这项计划时,在成果设计、整合过程中,我们可能要采取一些策略,如集中几个人的成果于一人之身,将同领域的小成果积成大成果,让强者更强,这也是其它高校包括重点大学的成功做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顾全大局,集中力量扶起大师来,拿回国家级大奖来。只有一个学科带头人强,才有学科强,学校才能称强,评审专家就是这样的思维逻辑。这一点,要求大家必须统一认识。

第二,实施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多学科的集成技术对科技成果的创新贡献越来越大,传统的、仅就掌握单个学科领域知识与技术的人或者单枪匹马完成大的标志性科研工作已不太可能。一些大型科研课题往往需要多学科领域、一个团队协作科研功关,才能作出高水平的成果。因此,科研团队的建设十分重要。科研团队建设得好,可能带起一支梯队,撑起一个方向,产生一批成果,树起一个亮点,造就一个大师。学校的制度和环境建设,都要有利于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科技团队的成长,我们务必抓实抓好这项工作,逐步形成院士们掌握方向、特聘教授带好二级学科、团队负责人领好三级方向的学科负责人建设体系。

第三,博士点建设计划。博士授予单位是我们学校近年来的孜孜追求,是提高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要求的需要,这既是我们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没有博士授予权,是我们吸引高层次人才、稳定学术队伍、增强国际交往、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一个“门槛”。去年,我们已启动了申请博士点的工作,但是,因为我们硕士单位授予的时间不够,没有申报资格。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下决心为“申博”奋斗,组织专门班子精心谋划,全面统筹,系统设计,认真准备,把博士点建设作为学校今明两年的头号工程。要举全校之力,作为全校教职工的兴奋点和工作的着力点。为此,学校将组建学科建设处,作为本处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尽快就“申博”专题写出方案,包括明确申报的二级或一级学科点,整合材料,凝练方向,准备成果,建立梯队,建设目标,申报策略,工作计划,工作进程等,都要一一拿出可以操作的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扎实实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们要通过对学科、队伍、成果的整合,确保2-3个二级学科在评比中进入全国前三位。申报博士授予单位,着重看过程,注重建设,要以这项工作全面带动我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申博”的困难和问题,要有危机感、要有压力,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工作。要靠实力取胜、靠智慧取胜、靠做好细节取胜。难办的事,山东理工大学能办;不好办的事,山东理工大学能办好;别人能办的事,山东理工大学也能办,奇迹经常在山东理工大学出现,这是若干事实证明了的。让我们不断向新的可能挑战,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这应该是山东理工大学的性格。既然历史把我们这些人推向了山东理工大学的管理舞台,我们就有责任站在这个舞台上推动学校的历史。

第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之本,是创新之源。人才标志水平,人才聚着能量,人才意味着创新。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谁能揽得人才特别是大师级的人才,谁就抓住了事业开拓的首要资源。高层次人才队伍是高水平大学的基础。在去年布置工作时,我作为一个主要部分讲了学校的人才工作,我不在重复。今天,我主要强调的是要重视“人才”,更要重视“人心”。在广揽人才的同时,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把激发广大教师的能量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环境,积极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主动性,对教师们我们不仅要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和考核,更要为他们专心致力于教学、科研创设必要的条件。我们要鼓励大家的奉献精神,继而产生管理力量,产生管理效力,形成事业发展的合力。同时,我们要广开人力资源渠道,制定政策启动“银发工程”,充分发挥离退休老专家学者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此外,还要加大校外兼职教师的聘任力度,广泛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校教学、科研服务,分担我们一些教学任务。这些工作做得好,无论是对于改善学校的人力资源结构,还是对于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上学期,这些工作我们都作了部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效果不够理想。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上,我们还有差距,我们在工作中讲的最多的也是人才问题,刚才,党委书记范跃进同志也讲到了人才问题,各单位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一定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要使全校上下人心凝聚、认识一致、精诚团结,取得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同,同时也要赢得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动员大家的力量,共同书写山东理工大学的历史,携手创造山东理工大学的辉煌。

三、关于服务社会

要管好一所大学,搞清楚不该做什么与懂得该做什么同样重要。我们不能把大学作为政府的延伸,用管理政府的模式来管理大学;也不能把大学作为企业来运作,因为教育不是盈利机构,而是崇高的公益事业。但是,大学将技术成果引入文明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使自己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的知识领域,这是大学要完成的服务社会的功能。因此,学校党委在制定学校“十一五”规划时,对学校的服务面向重新作了定位,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了为山东省制造业强省建设服务的计划,写在了学校2006年的计划要点里,并于2006年开始实施。

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发展三大高技术产业,即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提升六大传统产业,即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突出抓好七大产业链,即电子信息、汽车、船舶、石化、家电、食品、纺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加快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步伐,二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教育体系。我们学校针对这些制造业强省的建设内容,几乎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专业,我们要抓住这一难逢的机遇,依托我们的学科优势,积极为制造业强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强力推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社会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战略开发,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有力地提升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在服务中求得社会的支持。同时,我们利用制造业强省建设的机遇,加强全面学科布局,继续完备学科体系,扩展项目渠道,密切与企业的关系,瞄准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促进重点领域的科研突破和学科水平的跨越。这一战略行动的实施,真正成为提高学校学科水平和支撑强省战略需求的“双驱动”的原动力。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与我们山东理工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在时空上相遇,历史给了我们如此的巧合,我们山东理工大学的教师,上至学富五车的教授、博士,下至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都要投身到这一制造业强省建设行动中去,切莫辜负这高速发展的时代,这繁荣昌盛的国运,这建功立业的机遇。

四、关于若干政策体系建设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激烈的变革之中。当今的大学,也处在一个高速的发展过程中,而这种变革和发展必然地影响到我们学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校的管理运行。管理运行的主要手段就是政策架构,而体现政策的有形载体就是学校的制度体系。管理运行真正发挥作用,最关键的是建立起客观的、科学的、规范的、适合我校特点的,使之成为全校师生人人可以遵循、人人必须遵循的一种机制,这就是依法治校。这是我最推崇和追求的管理目标——实现全校高境界的秩序。这种秩序包括工作秩序、人文秩序、文化秩序、教学秩序、科研秩序、后勤服务秩序、学生管理秩序,同时,也包含生与生、师于师之间的秩序等等。关于制度文化建设,党委书记范跃进同志已经讲得非常深刻和高远,请大家认真领会,深刻理解。我的认识比较肤浅,个人也在不断地学习。但是,今天面对各个部门的领导同志,你们是学校政策的执行者、工作的推动者,我有两句话提出来与大家共勉:一是政策的制订是贯彻管理理念、把握发展趋势,站在全局的平台上,尽可能地趋利避害、权衡各方平衡、考虑各种可能的结果后,在现有的条件下,选择一种可行方案,不能说是最佳方案。如果试图用控制论的理论,考虑到输入、输出、各种干扰、信息反馈等建立起来的精确数学模型,来求得最优控制或最优解是难以做到的。二是面对学校的各种工作系统、各个群体、各种政策存在不同的意见是可以理解的,我相信大家会从学校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些事情不要总在一个角度里进行“争论”,有位学者说,儒家的“中庸之道”思想在制定政策时值得参考,我非常赞同。今天,我从大学的三个功能阐述2006年的工作,也是在于避开“中心论”的争论,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均衡发展。一旦学校的政策出台,希望大家一定要捍卫它、执行它,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当然,所有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事实证明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就应该坚持下去;如果事实证明是错误的、不当的,我们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及时改正过来。修正政策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

同志们,对于2006年工作要点中我没有讲到的其他方面,如学生工作、后勤工作、基本建设工作、国际交流工作和党建思想工作等,这些工作并不是不重要,大家都从2006年计划要点书面材料中能看到,今年都出台了新的战略行动。请大家认真讨论,提出宝贵意见。2006年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推进“十一五”的各项事业、实现各项工作指标十分重要,具有开拓性、奠基性的意义。推进今年工作总的基调和要求是“六个字”,即“落实、圆满、突破”。“落实”,就是通过细化目标,分解任务,量化指标,按节点推进,按责任落实,按标准考核,按质量验收。抓落实是领导干部的工作常态,抓好落实也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能力。“圆满”,就是把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都凝聚到学校的重点工作上来,集中优势、兵团作战、各个击破、分工协作,在关键环节上形成精力、智力、财力、人力、物力的聚集,做好我们今年的三件大事,就是做好校庆工作、完成学校三期工程、干部换届。争取把难事做成靓事,把好事做得精彩,让全校的师生员工满意,事事都取得圆满的成功,树立理工大学良好的社会形象。“突破”,就是动员全校师生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勇于创新,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争取在实现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个突破”方面,打几场“漂亮仗”,真正有所突破。

同志们,作为学校各级领导者,我们必须清醒地审视自己,加强客观思考和战略研究,更全面、客观、辨证地看待学校面临的新形势,必须具有更广阔的视野,用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深入思考和处理学校面临的发展问题,正确地选择实现学校重要目标的基本战略和行动策略。我们既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又要把问题和困难估计的充分一些,把对策考虑的更周全一些,居安思危、不浮不躁、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校今年的工作目标,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才能实现学校整体势力的跨越和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最后,祝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好运,愿全校师生在新的一年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